房地产作为宏观经济重要支柱,正经历“大象转身”,其对经济的影响从拉动转向调整,行业地位与作用显著变化。
从行业现状看,房地产历史使命逐步完成。城镇化率增速放缓,2024年达67%,虽较美日仍有空间,但新增住房需求减弱;人均住房面积约40平米,增长趋缓。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21年近18亿平米降至2024年9.7亿平米,待售面积升至7.5亿平米,去化周期9.3个月。行业占GDP比重从2018-2020年8.3%降至2024年6.3%,而信息传输等新兴行业占比升至4.7%,经济结构持续优化。
房地产下行对宏观经济多领域产生收缩效应。经济层面,2024年房地产业拖累GDP 0.26个百分点,2025年上半年拖累收窄;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投资占GDP比重5.6%,接近美日水平。财政层面,房地产相关税收占一般公共收入比例从19%降至13%,土地财政依赖度从30%降至17%,削弱财政逆周期调节能力。居民层面,房产占居民资产60%,房价下跌产生负财富效应,每降10%居民总资产缩水约6%;房地产业及建筑业带动约7000万就业,行业下行影响就业预期,居民加杠杆意愿下降,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收缩,形成“债务 - 通缩”压力。
从周期与趋势看,商品房销售历经5个完整周期(平均3年/周期),当前短周期或处底部右侧,但长周期仍向下。价格端,70大中城市房价2021年三季度见顶,2025年二季度继续下行,一手房成交处历史低位,二手房相对较好,前期政策效果消退后房价企稳动力不足。供需方面,供给端土地市场分化,核心一二线热度高,低能级“量价双淡”,房企拿地与新开工意愿弱,库存去化时间超2015年高点;需求端,25 - 50岁购房潜在人口年均减少约870万,居民收入预期下行抑制购房需求,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偏高,但高储蓄率与安全资产需求为房价提供一定支撑。
展开剩余79%未来展望方面,参考美日经验,我国房地产下行时长或短于日本(日本近20年),因人口结构更优、政策干预及时。政策端通过保交楼、专项债收储闲置土地、房企债务纾困稳定市场,2025年地产债违约规模下降。需求中枢测算显示,2030年刚需、改善、更新需求合计7.5 - 8亿平米,为行业提供基础支撑。风险提示包括海外经济下行、政策滞后及海外市场波动等。
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知识产权、数据隐私,只做内容的收集、整理及分享,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,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,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,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,如对报告内容存疑,请与撰写、发布机构联系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