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贵阳,“早C(咖啡)晚A(酒精)”被重新定义。“A”不再是简单的酒精,而是一场关于味觉、文化和城市更新的“微醺”实验。
贵阳TripSmith酒厂,一杯刚从发酵桶中接出的木姜子精酿。 董容语 摄
TripSmith主理人二杆:啤酒花“碰撞”木姜子
在白云区TripSmith酒厂,麦芽、啤酒花与水果的香气充盈整个空间,3米多高的发酵罐群如同银色森林。主理人二杆接出一杯精酿,举起酒杯摇晃一下说:“这些白色的絮状物可不是杂质,而是正在工作的酵母菌。”目前,TripSmith酿酒车间正在进行一场风味实验,贵州特有的木姜子与啤酒花、麦芽、酵母激烈交融,在发酵罐里发生着激烈碰撞,酿出野性十足的增味IPA。“两年之后,我们将上线中国首批自然发酵精酿,与普通发酵的精酿不同,自然发酵的酵母来源于空气,是大自然赋予的独特风味。这种啤酒可以长期保存,越发酵口感越丰富。”二杆说,贵阳森林覆盖率高,空气中的酵母就是这座城市的礼物,是山川与人文共同孕育出的味道。
贵阳TripSmith酒厂 。董容语 摄
被业界称为精酿先锋的TripSmith,2013年在余家巷的居民楼下开业,是中国最早的Brewpub(前店后厂自酿酒吧)之一。二杆见证着余家巷从独门独户到咖啡屋、餐饮店鳞次栉比的蜕变。如今,TripSmith在贵阳的8家门店散落于新印1950、太平路花溪十字街等城市更新地标,用麦芽香气唤醒老建筑的记忆。
麦芽,精酿啤酒的原料之一。
贵阳孩子主理人李宥宜:好水酿好酒
“好水酿好酒,这是贵阳发展精酿的先天优势。”贵阳孩子主理人、酿酒师李宥宜表示,水是啤酒很重要的原材料。贵州多元化的食材风味给予了精酿啤酒创造的空间,良好的气候与地理优势提供了发酵的最佳摇篮。精酿“精”在酿酒师精益求精的手艺和对原材料的挑剔,“酿”则是对地方独特底蕴的发掘和对多元化的不断追求。
液体工坊主理人陈冲:酿酒和音乐都是一种创作
走进观山湖区液体工坊,精酿啤酒和现场乐队的融合带来一场味觉与听觉结合的双重盛宴,低沉的贝斯律动与吉他旋律交织着,仿佛在为每一杯精酿谱写专属乐章。接受记者采访时,液体工坊主理人陈冲表示,酿酒和音乐都是一种创作,在自酿的酒中,有一部分以贵阳本地街道命名。值得一提的是,液体工坊在贵阳和重庆都有酒厂,销往云南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广西等地,且在贵阳、重庆、武汉、南宁、厦门五个城市共有七家门店。
九架炉火锅店主吴堃嵘:精酿+餐饮让餐饮不再单调
除了精酿啤酒的专业队,还有一些跨界的餐饮店主也正在涉足“精酿+”。九架炉重庆火锅店主吴堃嵘带着记者走进他的火锅店,当他揭开自酿酒罐的瞬间,酒香与火锅的烟火气扑鼻而来。吴堃嵘说:“我是从2015年开始接触自酿精酿的,后来觉得没有好的餐饮配好的精酿,就开始尝试精酿+餐饮经营模式,让餐饮不再单调。”
来源 | 贵阳网
编辑 | 卢珊
统筹 | 干江沄
编审 | 刘义超
配资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